首页

学生女王帆布鞋踩踏

时间:2025-05-29 03:31:18 作者:国台办:赖清德当局“媚美卖台”已经毫无底线 浏览量:56415

  公安部督办的一起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特大系列诈骗案,涉案金额达到了8000多万元,被骗的学生超过400名,那么,犯罪团伙到底用了什么样的招数,让这些学生和家长纷纷落入骗局呢?

  24万元“买”国企工作?400多人上当

  今年6月,兰州市西固区新安路派出所接到了一起报案,报警人小刘告诉民警,2022年,在一次饭局上,自己的父母认识了一名“热心人”,声称自己认识“内部人士”,可以花钱找“关系”把小刘安排进一家兰州的国有企业。

  被害人 小刘:他当时说给我办一个带编制或者是直签的那种工作,福利待遇也比较好。如果这个事办不成,说是给我全额退款。

  体检 培训 岗前考试 假戏真做只为逼真

  在这名“热心人”的一再保证和国企工作的诱惑下,小刘的父母东拼西凑了24万元钱,分3次打给了对方。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小刘真的陆续接到了体检、培训和岗前考试的通知。

  被害人 小刘:考了好几次试,人家老师拿的卷子也是那种有档案袋、密封条的,考完之后还组织了岗前的面试培训,又有面试。

  无入职时间 盼来一份有瑕疵的“合同”

  在参加了一系列看起来非常正规的入职准备工作之后,一份盖着企业公章的劳动合同送到了小刘面前。上面写明了岗位、福利待遇等信息,但唯独没有具体入职时间。

  深信不疑 辞去旧工作等待新单位入职

  虽然知道这份劳动合同有瑕疵,但在此时,小刘和父母已经对这名所谓的热心人深信不疑,并按照要求辞去了原来在医院的临时工作,回家等待正式入职的消息。这一等,就一直等到了2023年的8月,焦虑的小刘终于忍不住给这名“热心人”打去了电话,催促他给自己办理入职手续。

  被害人 小刘:他每次回答都是有情况了,反正各种理由推我,最后我受不了了,我说你钱退给我,你啥时候能办了,我再花钱进。他就说这钱不能退,他都已经给领导交了,反正是各种理由。

  入职遥遥无期,送出去的钱也像打了水漂,再三催促没有任何作用,小刘在今年6月向警方报案。

  “中间人”信誓旦旦 称交20万帮忙转正

  对于另一名被害人小陈来说,要想看穿骗局就更难了。因为在所谓“中间人”的帮助之下,小陈交了20万元,很快就经过了岗前培训,并以实习的方式进入了兰州的一家央企。这名中间人还答应他,实习期结束之后,他可以转正成为企业管理岗员工。

  被害人 小陈:他当时说的是,先以外派工的身份进去实习,实习满之后再去跟单位签劳动合同。

  然而,在长达一年的实习时间里,通过和其他同事交流,他感觉这中间似乎有些不对劲。

  被害人 小陈:车间本身就是有这个权力,可以从社会上去招一些外派工,直接进来顶一些工作岗位。我进去才知道,我相当于直接跨过了人力资源部,跟车间直接签了第三方劳务派遣。

  当小陈找到“中间人”,质问为何自己还没转正时,那名所谓的“中间人”也是以各种理由去拖住他,一直到警察找到小陈后,他才恍然大悟。

  被害人 小陈:发现很多不太合理的事,其实就是侥幸,万一、可能、或许能办成。说实话,警察同志把我叫过来的时候,那一刻才是真的石头落到地上了,就知道了。

  承诺提供“好工作” 实施就业诈骗

  在连续接到多起报案后,警方开展侦查取证工作。经过详细调查,一个虚构、冒充央企国企和党政事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实施就业诈骗的团伙浮出水面。

  经过对被害者的资金去向进行分析,警方发现,这些资金在交给中间人后,大部分流进了嫌疑人秦某和于某等人的账户。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警三大队大队长 李学成:于某名下的银行卡有十几张,他的流水将近有2000多万元,但是据我们后期的侦查,于某没有正式工作,属于无业人员,他流水金额异常,所以我们觉得于某有很大的可疑。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警三大队民警 刘凯:他根本就没有工作,而且根本就不像他给别人说的那样,他是所谓的“高干子弟”,有多么大的关系能给这些被害人解决工作,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事情。

  发展下线 “拉人头” 各层级从中牟利

  在确认嫌疑人踪迹之后,警方立刻对秦某和于某进行了抓捕。经过审讯,两人对以介绍国企、央企和党政事业单位为由,诈骗应往届高校毕业生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资金交易记录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就有400多人上当受骗。

  专案组同时还发现,这是一个由主要嫌疑人加一级中间人和二级中间人构成、层级分工明确的诈骗团伙,他们通过类似“拉人头”的方式,利用被害人找一份好工作的心理实施诈骗,各层级都从中牟利。

  20名核心骨干成员全部落网

  鉴于案件重大,涉及人员、资金众多,专案组将案情逐级上报。2024年8月,这起案件被公安部列为督办案件,并要求依法严厉打击。经过4个月的努力,这一团伙的20名核心骨干成员全部落网,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当中。

  全流程造假 求职诈骗为何能屡屡得手

  案件虽然已经侦破,但对于这些被害人来说,损失的可不只是钱财。因为相信能“花钱买到好工作”,有的人辞掉了原有的工作,有的人拒绝了其他单位提供的职位。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套路,能让被害人深信不疑,相信这些骗子能帮他们找到心仪的工作呢?全流程造假的求职骗局为何能屡屡得手呢?

  据警方介绍,在这些案件中,一些求职者和家长存在侥幸心理,他们相信“只要认识熟人,花点钱就能办大事”,给犯罪团伙提供了可乘之机。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兴安路派出所民警 李维强:其实他们花了钱之后,剩下的流程都是一味地去听从,从来没有去核实过,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个违规的事情,甚至连对自己的亲属都不愿意提。

  假合同假协议 串通培训老师提供岗前培训

  在案件中,一些犯罪嫌疑人其实是被害人的亲戚朋友,正因为有这层关系,被害人对“花钱找工作”深信不疑,甚至在骗局戳穿后也不愿意报警。此外,诈骗团伙还制作了大量的假劳动合同、假就业协议,再盖上假公章,还与当地一些培训学校的兼职老师串通,为被害人提供岗前培训并组织考试。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警三大队民警 刘凯:他们就是以盈利为目的,只要你给我钱,我就给你出租场地,帮你找培训老师,帮你印卷子。

  犯罪嫌疑人 吴某:章是假的,所有演员也是假的,签合同、培训,这都是演员。

  已追回被骗资金一千多万元

  诈骗团伙的一系列操作,不仅让被害人深信不疑,一些人甚至还成了为其他亲戚介绍工作的“中间人”,成为骗子的“帮凶”,被害人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在警方的不懈努力下,已追回被骗资金1000多万元,追缴工作仍在继续进行。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副局长 杨明河:求职者千万不可抱着“走捷径”“靠关系”等心态轻信骗术,应通过正规的招聘服务平台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者是用人企业的官网进行求职。

  (总台央视记者 陈昱 张磊 郑瑞)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快讯:韩国国会未通过针对总统尹锡悦的弹劾案

北京3月23日电 23日,恒源祥第二届中国职工掼蛋锦标赛启动仪式暨首站比赛在北京市地坛体育馆举行。共有312名选手参加了北京站的比赛。

员工罢工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临时对游客关闭

金华3月18日电(鲍梦妮 张正华 陈聪)据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国网浙江电力”)18日消息,当日金华潘村500千伏新建变电站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这是中国首个全模块化建设的超高压变电站。

中方代表:加沙停火问题上美国独家滥用否决权 扼杀安理会共识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在现场照片中,与他“同框”的就是堇鼎与伯矩鬲。在珍贵馆藏文物展台,总书记幽默地提醒忙着拍摄的记者“小心别碰到,砸了我得负责”。他强调,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卢沟桥畔,“宛平旧书部落”旧书市集邀市民“淘书”

南来北往》主要讲述了新晋火车乘警汪新(白敬亭 饰)与老铁路警察马魁(丁勇岱 饰)因为误会不打不相识,意外成为师徒后共同反扒、打拐、缉毒、巡线、打击盗抢,始终将乘客的安全放在首位,并无私地守护列车安全的故事。

93人遇难!幸存者曝光可怕细节

凤阳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成学斌说,改革,是凤阳最深的基因。2023年初,该县创新开展“千名人大代表助力社会治理”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人大代表+网格化”工作机制,将1503名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下沉到全县各个网格,采取“线下+线上”联动的方式,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不断夯实群众基础。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